Languages

12 Aug 2024
故事

回忆高耀洁医生,中国爱滋病吹哨人

去年十二月,在圣诞节前几周,曾揭露中国九十年代爱滋病丑闻的高耀洁医生,在纽约的家中去世,享年95岁。

高耀洁医生,亦被尊称为高奶奶,当时这位年过六旬的退休妇科医生注意到农民中爱滋病感染率惊人地高。随后,她揭露了农村血站的卫生问题,包括使用感染的针头抽血以及将所抽的同型血混合,导致了爱滋病在贫困农村地区大规模传播。至少有数万名卖血农民后来死于爱滋病。

多年来,尽管地方政府试图隐瞒爱滋病疫情,高医生仍然抱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断发声揭露这一丑闻。由于持续受到政府监视打压,她最终于2009年被迫出走异国,前往美国生活。她在纽约的家中继续写书并为公共卫生和人权发声。她亦因为为爱滋孤儿——那些父母死于爱滋病的儿童——发声以及提供援助而受人景仰。

今年年初,独立线上杂志《莽莽》发表了高医生的两位朋友之间的对话:高耀洁传记《烟雨任平生:高耀洁晚年口述》的作者林世钰,以及前BBC记者、正在拍摄高耀洁纪录片时高耀洁去世的《大声》媒体创办者吴薇。

在那部纪录片中,高耀洁告诉吴薇:「这些人(感染爱滋病毒的农民)死得太亏了,死得太亏了,我能为他们出口气。

 

 

为了纪念高医生,保护卫士翻译了林世钰和吴薇对话的部分内容。完整的中文对话请点此阅读

回忆高耀洁医生

林:

奶奶她前后救助的孩子有164个。她把其中一些孩子安放在她的老家山东曹县高新庄。每次我去见她,她跟我聊的最多的两件事,一个就是艾滋孤儿,比如她们在国内过的怎么样。有时候那些孩子结婚生子了,就会给她看照片,然后她很开心,那是最开心的时候。她也很关心中国的发展,我以前回去听很多人说她,为什么她有了感动中国这么大的荣誉还要出走,就觉得她叛国、不爱国,是什么反华分子。我说,她比你在座哪个人都爱国。每次她都跟我聊起中国的各种事情,中国的反腐啊,还有中国老百姓过的多苦啊,包括疫情期间那种封控啊,上海发生那些事儿啊,她都关注,都跟我聊,聊的经常就是就是泪水横流。

吴:

所以她才问能回去吗?我们说能回去。我们这些人都是觉得中国会变好的。那她为什么不回去了,因为你也可以用双眼看到,国内的情况是急转直下的,越来越差。她会说幸亏我在美国,美国人救了我好几次了,要不然我死好几回了,不然大动脉那个血栓我就会死了。她16年因为肺炎开始卧床,会指着那个呼吸机说,你们看这都是美国给我安的,要没有这个呼吸机我早就死了。

但是她每天打开电脑,收藏夹有BBC中文网,VOA、美国之音,什么新浪网、搜狐,然后她一直跟她国内的那些朋友保持邮件联系,经常让我们给她整理邮件。(有些邮件内容)会说高老师最近情况又不好了,上海又怎么着了。这几年肺炎她知道的清清楚楚,她对中国事情的了解速度可能快于我们现场的人,因为她每天睁开眼睛就坐在电脑前看国内的情况。

她有的时候会说她活腻了,不想活了。我刚才还在想这个事情,一个什么人有这么大的生命力,活到九十六岁还在写书。然后她反复说我不想活了,真的是置自己为度外了,但她又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她真是着急。她的写字板坏了,一个一个邮件给我写,写字板坏了,痛不欲生啊,什么也干不了了。所以去年的大年三十,我赶紧给她去送写字板,她大年三十也要拿写字板写东西,就这样时不我待地想把她知道的东西写出来。后来我觉得这可能是她唯一的生存意义。

林:

我就想起她想回国,然后护照过期了,问你能帮我去办新的吗?我说可以啊……我带着相机去,就给她拍完了,表也填了,在最后那一刻她又犹豫了……但她也跟我讲过,说这些年也有一些人来,有跟她说让她回去啊,说会照顾她。我一直搞不懂那些都是什么人,官方的还是民间的。

她说我最后走的时候骨灰要回去,她一直在强调这个事情,大家也知道她写的那个遗嘱就是骨灰要让儿子带回去,然后说要撒到黄河去。她每次都跟我说这个事,老是担心,我说奶奶没事儿,你儿子来不了,到时我帮你带回去也可以的。但是我现在也不知道她的骨灰会怎么处理,希望可以如她所愿吧。

我觉得我认识高奶奶这么多年,她特别让我感动的一点是,不要忽视个体的力量。你想她96年的时候已经69岁了,她已经退休了,也没有想到涉足这个事情之后救了那么多人,也给自己惹了很多麻烦。但她认定这个事儿是对的,是应该去做的,不做的话良心不安,那她就去做。她非常简单。之前采访的时候,她说:我不是英雄,只是一个正常的人,我是个本来意义上的人,我看见别人的苦难,没法儿掉脸而去。

我觉得我们不要低估个体的力量我觉得奶奶给我最美好的东西就是这个。所以我前几天把跟她的一张合影——是我最喜欢的我搂着她、她在我怀里笑得特别甜——挂在我的墙上。她去世头一个月我特别难过,我们家就我一个人,女儿上学去了,我每天晚上回忆,看奶奶生前我们一起的各种视频,我就老在那流泪,特别软弱。最近我突然变得有力量了,我每天看奶奶在微笑,我就想象她是天空那颗星,在看着我们每个人。

吴:

从高耀洁身上你会发现,她的动力全部来自她的价值,她自己专业的选择、做人的选择。做这个选择有的时候真的就是一念之差,她要写书,然后就付出了这样的代价。

高耀洁一生都在说真话。我觉得我们看到这些百岁老人一生的过程之后,了解她经历的每一个阶段,在每一个关键阶段做出的选择,这些才会给我们注入力量,这个力量是来自于个人内心的动力的。